“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,小儿子2岁需要更多关注,对大儿子照顾就容易疏忽。大儿子走姿坐姿不正确,我看到就会纠正,看不到的时候,他就放松要求。时间长了,他的近视越来越厉害。”家住银川市金凤区碧水蓝天小区张丽说。
张丽的儿子今年读七年级,小学开始近视,年级越高度数越深。“蓝光眼镜、护眼眼罩都使用过,效果并不是很明显。我挺后悔的,一直教育孩子要保护眼睛,实际上我们自己却天天抱着手机电脑。要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,家长首先要规范自身行为。”张丽说。
银川阅海中学九年级的小蒋和小柳是同班好友,两个好朋友前后脚戴上了眼镜,小蒋六年级近视,小柳则迟了一年。
“小学毕业后,假期没作业,看电视比较多,而且也会经常在电脑上玩游戏,视力开始变得不好。”小蒋说:“一开始近视只有100多度,现在400度左右。”
“我喜欢趴在胳膊上写作业和看书,读写姿势不好,时间长了眼睛也就近视了。”小柳道出了自己近视的原因。
两个同学都说她们喜欢户外运动,在太阳底下跑跑跳跳,眼睛舒服,身体也舒服。“我们只有上课的时候会戴眼镜,平时很少戴,眼镜戴得时间长了,眼睛会变形。”小柳说。
两个孩子告诉记者,家长也很着急她们的视力问题,会给她们买缓解视疲劳、保护眼睛的眼贴和矫正读写姿势的矫正架。但家长不监督时,自己就会不太注意。周末或假期在家里很少会做眼保健操,写字的时候一不留神就趴在胳膊上了。
“保护视力是一种习惯,需要长时间养成,不是一时之功,也不能一蹴而就。”11月8日,家住金凤区国贸新天地小区的王英说。王英的儿子今年5岁,她从孩子出生后就很关注保护其视力。“在家里我们不开电视、不用手机,避免让孩子接触一切电子产品。但孩子成长的过程很漫长,1岁左右还能勉强做到,2岁以后就没办法坚持了。”王英说:“现在,孩子看东西时总习惯皱眉头、眯眼睛,我很担心他将来也会近视。”(记者 智慧)